中文  日本語  한국어  English
当前位置 > 市场动态 > 市场动态内容
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黄颡鱼苗种,每条水槽效益近14万元
2017-11-08
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重大科技推广项目,该技术将传统池塘“开放式散养”改进为循环流水“圈养”,是养殖理念的一次革新。采取在池塘中建设养殖水槽,进行高密度水产养殖,并对污物进行有效处理,实现生态循环、高产高效养殖目标。建湖县恒济镇占地410亩,建水槽52个,水槽面积7800米2,于2015年4月28日建成投产,现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黄颡鱼苗种技术总结如下:

  一、养殖设施

  1、系统土建部分:水槽为砖混结构,分为机头和拦网区、水槽养殖区、集吸污区三部分,全长27米,其中机头2米、水槽养殖区22米、集吸污区3米。池深2.5米,水深2米。

  2、增氧推水部分(集中或分散型,功力配置):增氧推水为集中供气和底增氧供气推水结合。集中供气采用罗茨风机,一期管道280米,管径逐节缩小以保证气压。共配套风机5台,其中27千瓦2台,34千瓦3台,正常使用一大一小两台。底增氧4个水槽配套一台3千瓦的涡旋风机。

  3、尾水处理部分(底排或平吸式):尾水处理采用底部平吸式,每14~18个水槽一台,排出尾水经过两个流程、两个沉淀池最后清水流回大池。

  4、净化区部分:净化区分浅水区和深水区,其中浅水区230亩,平均水深80~120厘米,种植伊乐藻、苦草、茭白等水生植物和生物浮床移种空心菜、水芹菜,放养螺蛳。深水区180亩,平均水深350~450厘米,四周放水花生。净化区人工堆土形成转水导流堤8个。水槽出水口下挖1.3米深,20米长的二级集污区。

  二、苗种放养

  黄颡鱼夏花在2016年7月份投放,投放规格1000尾/斤,每个水槽放养30万尾左右。鱼种放养前经3%~5%食盐水溶液浸洗5~10分钟后再下塘,杀灭鱼种体表寄生虫。

  三、饲养管理

  1、饵料投喂

  饵料选择优质、高营养和稳定性好的配合饲料为主,选择知名度大的饲料公司饲料;前期50克以下选择蛋白含量42%左右;后期50克以上选择蛋白含量40%。

  每天投喂4次,早期投喂量约占虾体重的7%~10%,后期按4%~5%投喂。饵料投喂时在养殖水槽内部均匀泼洒,每顿投喂量占每天投喂总量的1/4左右,胃饱满度达7成饱为度。水温过低或过高(低于20℃、高于34℃时)、天气恶劣(大风、暴雨)、水质差少喂或不喂。

  2、生产管理

  刚放进去鱼苗个体较小,游泳能力较弱,适当把集中供气气阀调小,防止鱼苗顶水过多消耗体能,鱼苗放养每15天根据鱼苗生长情况调节气阀一次,高温季节、气压低应调大气阀,防止鱼苗缺氧;11月中旬以后关掉气阀,每2~3天开一次,每次开半天。吸污机每天开两次,早上和下午各1次,11月中旬以后每2~3天吸污一次。

  养殖水槽每20天左右使用一次消毒药物,使用时先开启底增氧系统,然后关掉集中供气气阀,水槽两端用塑料薄膜挡板挡住,与外界隔绝,然后泼洒药物进行药浴,一般时间在半小时左右,结束后抽调挡板,开启集中供气气阀。

  养殖净化区有鲢鳙鱼、螺蛳和生物浮床等净化水质,一般在高温生产季节最好每隔10~15天使用光合细菌、硝化细菌等生物制剂,减少水体有机生物含量,控制硫化氢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。每20天左右净化区用一次生石灰,每次用量10~15千克/亩。

  定期检测水槽内池水水温、pH值、溶解氧等常规水质指标情况,如果发现异常情况,应及时查明原因,采取针对性措施,保持水槽水质优良状态。

  每天清晨、傍晚各巡塘一次,观察水质、水色的变化以及鱼苗的活动情况等、定期查看防逃网是否有破损,如有破损应立即修缮,发现有无死鱼,如有立即捞出。

  四、病害防治

  坚持生态防治为主,把好清塘消毒、种苗消毒关等,切断病原传播途径。养殖水槽定期用消毒制剂进行水体消毒,净化区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,不投喂变质饲料,发现疾病及早治疗。积极采取科学投饵、调节水质、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,达到不用药或少用药,即使用药,也根据疾病不同症状,采用高效、低毒、无残留的药物,对症使用,并做到治虫与杀菌相结合,内服与外用相结合。

  五、养殖效益分析

  去年共养殖两个水槽,共培育黄颡鱼鱼种4万千克,规格30~40尾/千克,销售价格21元/千克,总产值82万元,成本54.12万元,其中鱼苗9万元、饲料35.2万元、渔药0.04万元、动力0.68万元、人工及其他9.2万元,总效益达27.88万元,每条水槽效益13.94万元。